何泺生:公屋不能炒三大理由

香港大学经济系学士、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何泺生在东方产经专栏“名家笔阵”中表示,内地楼市炒风炽热,国家主席早前在内地十九大会议重申:“屋是要来住的,不是要来炒的。”对于实行资本主义的香港,好像不可思议。

房屋是一种资产,资产价格在自由市场自然有起有跌,对于斥巨资买楼的人,不可能不考虑升跌。然而,对于无能力买楼的人,或要长期挨贵租,但租金长期更有可观的升幅,“屋是要来住的,不是要来炒的”实在非常中听。

比这样更中听的,是有经济学者提出的:“应该让更多人分享楼宇增值带来的财富增长”。团结香港基金最近建议公屋,可以不连地价的成本价卖给租客,他日租客若果要转售,只须以原来地价补还地价,买入单位至售出期间的地价升值毋须补回。

建议获得社会热议。大抵公屋居民都表示支持;虽然有团体关注往后出租公屋的建筑量会否减少,而改以绿置居或首置居形式推出,迄今反对“出售公屋、共享增值”的声音并不多。

他则认为对公屋而言,“屋是要来住的,不是要来炒的”这个说法十分正确也十分重要。

他认为,香港毋须干预私楼的自由买卖,并且一直反对自2010年起逐步引入乃至加强的额外印花税、买方印花税、第二个物业适用的较高印花税等。不过,他认为:公屋应该坚持只能用来住,而万万不能用来炒。

理由有三:第一,公屋租户变成业主,以四百多万元卖出“分享楼宇增值带来的财富增长”,其实是坑害勤奋地“揼石仔”累积财富的纳税人。这些纳税人从来没有享受过公屋福利,甚至其实多年来向政府库房交税,好让公屋居民“住好啲,住平啲”。自己则“住差啲,住贵啲”,若干年后还要向交税的受益人贡纳巨资,让他分享楼宇增值带来的财富增长,实在非常不公。

第二,公屋租户赚完平租,藉买入公屋单位再可赚楼价,吸引力实在非同小可,于是即使没有资格申请的人也乐于变成有资格,没有迫切改善居住环境的人士也加入轮候,结果是本来合资格和有迫切改善居住环境需要的人士,要轮得更久才可上楼。

第三,房委会每卖出一个公屋单位,就少了一个可供轮候册人士上楼的单位,要补回并不容易。事实上,地价多年来一直上升,意味着新建造公屋单位的社会成本亦一直上升。至于已经购入单位的原来公屋租户,有大条道理等候更长的时间才补地价,原因是补价的实值会愈等愈小。由此可见,只要求原租客以购入时的地价去补地价,不一定会加快单位的流转。

买卖倘无利 有助遏炒风
要公屋是只用来住不用来炒,最佳的办法是:一)不让买家拥有任何其他物业;二)只让买家卖给合乎轮候公屋条件的家庭。如此落实,则买公屋将无利可图,更迫使有能力、有兴趣炒楼的人士视买公屋为畏途。

何泺生
香港大学经济系学士、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,专攻政策研究。研究范围包括社会保障、教育、医疗、房屋、宏观经济、国际金融等。曾任职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经济部及安大略省经济局,回港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及岭南大学先后任教,现为珠海学院商学院院长。

资料来源: 东网on.cc

分享: